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政策文件
宁波市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加快发展科普旅游的实施意见
甬旅发〔2018〕4号
2018-09-14 305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科协:


  科普旅游是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与旅游休闲活动融为一体的专业特色旅游活动。加快发展科普旅游,有利于创新科普教育形式,丰富科普教育载体,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利于充实旅游内涵,深化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甬党发〔2017〕64号)和《宁波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甬政办发〔2016〕183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的作用,现就加快发展科普旅游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普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旅游功能,丰富提升旅游景区的科学文化内涵,通过科普与旅游的结合,将科学普及融入旅游活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和旅游休闲需求,营造浓厚的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提高全市公民科学素养,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构建起以科普教育为内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动植物园、海洋公园、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为载体的科普旅游体系,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普旅游产品和主题活动品牌。大力培育科普旅游市场,扩大科普旅游规模,提高科普旅游管理、服务水平。2018年推出10家科普旅游基地、5条科普旅游线路,到2020年建成一批科普旅游基地,全市科普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0万以上人次,实现科普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科普旅游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宁波市科普旅游基地规范标准制定和建设工作,打造一批资源优良、特色明显、管理经营规范的科普旅游景区,培育科普旅游品牌。一方面,以市科普教育基地为依托,加强综合性科普场馆和安全健康、防震减灾、绿色节能、生态环保、海洋港口等各类主题科普馆的建设,增加特色科普旅游项目,强化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解说标识以及各种安全、环卫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功能,争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另一方面,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动植物园、海洋公园、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为依托,深层次挖掘科学文化内涵,增加科普长廊、科普标识、科普数字展厅等服务设施,丰富景区科普元素,营造景区科普氛围,提高科普教育功能,争创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二)加强科普旅游产品开发。支持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旅游企事业单位,面向市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节、不同主题,设计开发和管理经营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普旅游项目和精品线路,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策划推出“科普场馆游”、“科学探秘游”、“科技产业园区旅游”、“农业科普游”、“海洋科普游”、“健康生活体验游”等主题科普旅游路线。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引导支持市科普教育基地、景区景点在科普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线路设计、市场拓展和旅游交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科普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服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和引导市科普教育基地、景区景点开发数字科普资源、应用程序等智慧服务平台,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最新展示技术,增强科普旅游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针对公众科普旅游需求,开发一批富有科普教育基地特色和科学文化创意的科普旅游体验产品、科普旅游纪念商品,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科普旅游消费需求。


  (三)开展科普旅游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载体,组织开展“科普旅游线路推介会”、“市民科普互动游”、“科普快乐行”、科普旅游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扩大科普旅游的社会影响。发挥宁波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国际旅游交流中心、旅游形象推广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大科普旅游宣传推广,提高科普旅游的人气指数和群众基础。支持各区县(市)推出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特色和科学文化特色的科普旅游主题活动,促进科普旅游活动的常态化、大众化。大力培育科普旅游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展会、宣传手册等各种宣传平台和途径,加大科普旅游宣传和推销力度,全面提升科普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四)推进科普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普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建立一支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吃苦耐劳、有志于科普旅游的工作者队伍。支持科普旅游景区加强对管理人员、导游和解说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组织开展科普旅游活动的策划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在职科技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科技传媒人士等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科普旅游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市科普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普旅游协调工作机制,统筹科普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优化科普旅游发展环境。各区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会同科学技术协会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把科普旅游发展纳入当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科普旅游的具体措施,推动科普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健全投入机制。要强化对科普旅游的品牌塑造、形象宣传、市场促销、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保障。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科普旅游,开发研制与科普旅游相关的科普产品,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科普旅游投入机制。


  (三)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科普旅游的监督检查与评估制度,做到有要求、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市旅发委、市科协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加强对科普旅游示范基地的动态管理,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对评为“宁波市科普旅游基地”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按规定对科普旅游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大宣传力度,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四)加强安全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科普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保障制度,明确科普旅游场所的安全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在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设备、场所设立明确的安全提示和警示标志,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各种旅游设施、机械的安全运转。要完善事故应急机制,针对风险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医疗急救站(点)和报警点,配备急救物资及设施,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  

                                 

宁波市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

                          2018年9月14日


指导单位:宁波市企业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单位:8718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支持:宁波帮企一把企业服务平台有限公司
部分信息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致电0574-8718 8718,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站地图